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桃園縣大溪鎮]大溪橋

來到大溪,就不能不留意橫跨大漢溪上大溪橋,兩端橋頭還興建二座很高的牌樓,橋身二側則是採用和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典雅浪漫,從兩邊可看石門水庫與淡水觀音山,因為外型亮眼而成為大溪鎮新地標。
建於西元1934年橫跨大漢溪的大溪橋,全長280公尺,原為鋼吊索式的形式,全橋只用二座橋墩,路面則採吊懸式,因此有人又稱它為「鐵線橋」,其優雅而簡潔的造型與自然風光相輝映,有「崁津歸帆」之稱,而被列為大溪鎮八大美景之一。
而該橋興建以來一直是大溪鎮對外聯絡的唯一橋樑,也是大溪鎮溪東、溪西二個行政區住民往必經之地。後因蔣公逝世奉厝大溪慈湖後,人潮熙來攘往使得大溪觀光業迅速崛起,致原舊橋不敷使用且經歷多次水災破壞,經市公所之努力而重建為目前之現況。

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新北市三峽區]興隆宮

住址:新北市三峽區民權街50號
電話:02-26715643
興隆宮內供奉的神明為天上聖母又俗稱【媽祖】,其創建於西元1775年,為三峽三大老廟之一(興隆宮、福安宮、祖師廟),也是三峽的宗教信仰中心。
歷史悠久之興隆宮,在清廷甲午戰敗後,三峽先民以興隆宮與附近的清水祖師廟為據點群起抗日,日人攻下三峽後為報復抗日先民,大肆燒掠,興隆宮與祖師廟同時付之一炬,西元1905年重建該廟惟腹地變小,致昔日輝煌榮景不再。

[新北市三峽區]祖師廟

地址:新北市三峽區秀川里長福街1號
電話:02-26711031
三峽祖師廟主奉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縣的高僧清水祖師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閩南多稱其為「烏面祖師」),與艋舺祖師廟、淡水祖師廟合稱台北地區三大祖師廟,有「東方藝術殿堂」之稱。
該廟創建於西元1769年,前後因西元1833年大地震、西元1895年日軍破壞等而損毀,而於西元1899年重建。
現祖師廟的外觀為第三次重建,開始於西元1947年,由當時代理的三峽街長及畫壇耆宿名藝術家李梅樹負責,首先為前殿進行全面的整修,西元1963年進行到中殿作樑,西元1975年鼓樓施工,西元1983年時主持重建為期約有三十多年的李梅樹去世,西元1995年因石欄杆的裝設引起爭議,因此在西元1996年該廟的重建計劃正式宣告停頓。
而祖師廟的建築風格和一般台灣廟宇也不甚相同,其特殊點為全石作的壁面,沒有像一般廟宇的彩繪壁畫,因此皆以浮雕呈現並加以貼金裝飾,且前殿、中殿、後殿皆作藻井,與一般廟宇僅在前殿的三川殿與大殿做藻井不大一樣。其中祖師廟最吸引人的是大殿20根步柱的石雕。除龍柱外,尚有雙龍柱、單龍柱、花鳥柱與對聯圓柱,因此大殿內的「三層雙龍柱」、「花鳥柱」與「百鳥朝梅柱」可說是廟中最重要的石柱雕刻。

[新北市永和區]店仔街福德宮

地址: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一段10號
電話:02-29256668
「永和區」早年聚集之處主要有秀朗、頂溪、下溪、潭墘、店仔街等聚落,其中最熱鬧之市集區係在店仔街,其主要以販賣民生衣食用品為主,當時位於店仔街之土地公廟所供奉之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因靈應顯著、福佑地方,也隨著人潮的聚集而香火鼎盛,該廟距今已有3百餘年的歷史,為永和及中和地區最古老的廟宇。

[台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舊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常德街 1 號 臺大醫院原稱「台北病院」,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座公立醫院,其創建於西元 1895 年,院址初設於台北市大稻埕, 1898 年遷至現址;當時為木造建築, 1912 年開始進行整建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 1921 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