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老街包括了街頭、橫街、新街三條街,這一帶因為劉銘傳所鋪設的鐵路延伸至此,設有「大湖口火車站房」而繁榮,當時的火車站就是現在的天主堂所在地;直至1929年日本人認為楊梅到湖口間路段坡度過陡且路基不穩,便將鐵路路線改從楊梅以西丘地,途經伯公岡(富岡)而到下北勢的新站,自此人潮便流向數公里遠的新湖口,老湖口因而沒落,但老街的風貌也因此完整保留。
湖口老街中以街頭最早建立,約興建於1914至1918年間,新街建成時間最晚,大約在1920年,其長300公尺,街道寬約10公尺,而該區建物採用了大量的紅磚及杉木,而建物的牌樓立面大多屬於羅馬巴洛克建築,架構採閩南式,兩側為長條形店舖住宅,老街房舍的內部格局因應住宅與店舖的混用,第一進為店面,第二進為住家,兩進間的深井為廚房之所在。
湖口老街在拱門部份,大部份是一家一拱門,極少數的是一大兩小的三拱門,拱拄頭的設計也會有些不同,有些有用水泥作出拱心石的裝飾,且街屋整齊一致都設有騎樓,一樓柱節採單拱走廊,在匾額區段是建築師傅發揮的空間,有的只有一個匾框,有的有三匾框,而匾框的面積雖不大,但內容的呈現是最具藝術的空間,大體上三個匾框的中間都是店號或是堂號的空間,而雙邊的匾框則是吉祥的訴求。
湖口老街中以街頭最早建立,約興建於1914至1918年間,新街建成時間最晚,大約在1920年,其長300公尺,街道寬約10公尺,而該區建物採用了大量的紅磚及杉木,而建物的牌樓立面大多屬於羅馬巴洛克建築,架構採閩南式,兩側為長條形店舖住宅,老街房舍的內部格局因應住宅與店舖的混用,第一進為店面,第二進為住家,兩進間的深井為廚房之所在。
湖口老街在拱門部份,大部份是一家一拱門,極少數的是一大兩小的三拱門,拱拄頭的設計也會有些不同,有些有用水泥作出拱心石的裝飾,且街屋整齊一致都設有騎樓,一樓柱節採單拱走廊,在匾額區段是建築師傅發揮的空間,有的只有一個匾框,有的有三匾框,而匾框的面積雖不大,但內容的呈現是最具藝術的空間,大體上三個匾框的中間都是店號或是堂號的空間,而雙邊的匾框則是吉祥的訴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