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台北市松山區]台北松山機場景觀台

地址:臺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340之9號
電話:02-8770-3430(國際線)及02-8770-3460(國內線)
臺北松山機場是台灣的第一座機場,創建於西元1936年,當時稱為「台北飛行場」,且於西元1936年4月起由日本航空輸送株式會社首開台北經那霸前往福岡的定期航班。西元1938年日本政府合併日本航空輸送和國際航空,成為大日本航空株式會社,而根據1941年之時刻表,大日本航空已開設台北至河內、西貢、曼谷等國際航班。二次大戰結束,改為軍民共用,也曾開設台北至上海航班。西元1949年政府遷台後,松山機場也逐漸擴建,以應付逐漸成長的國內和國際航班。
其座落在敦化北路末端與基隆河之間,以民權東路與民族東路與市區相隔,因其所在地故又有別稱松山機場或台北機場。該機場為軍民合用機場,民用部分為臺北國際航空站,由中華民國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管理及營運,目前為國內與國際航班服務並重;軍用部分為空軍松山基地,由中華民國空軍負責管理。
松山機場自中正國際機場(今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於西元1979年啟用後,就轉為服務國內航班為主,國際線部份則僅提供特殊包機、或國內外政要專機起降;但若是國際線班機因故無法降落桃園機場時,除了高雄小港機場之外,松山機場也是轉降機場選擇之一,直到西元2008年起因配合兩岸包機直航後再度開通國際航線。
原民眾於觀看飛機起降的熱門地點為濱江街180巷,即松山機場的10號跑道頭,我國民用航空局有鑑於國內民眾喜愛近距離觀看飛機起降的需求,從2009年的年底起,就積極的在國內線機場建構機場專屬觀景台,而台北松山機場的觀景台於2011年11月9日正式開放,該觀景台位於第二航廈(國內線航廈)三樓樓頂的觀景台,,是台北松山機場三階段整建更新工程的其中一項建設,整體設計參考國內外知名機場的觀景台,也是目前全台灣有觀景台的機場中,唯一一座結合了休閒、觀光、以及賞機用途的多功能複合式觀景台。
而該觀景台際大的特色為採用世界級設計師 Alexander Lotersztain 設計的「Twig」(嫩枝)系列夜間可發光景觀座椅,且為世界極少數可橫跨過機場停機坪地勤車輛往來行走道路的賞機平台。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新北市土城區]桐花公園

土城桐花公園位於新北市土城區的承天路底,是北台灣最知名的賞桐地點,公園佔地約有七公頃,闢建於西元2004年,全區在天上山的山腰,與南天母山與火焰山形成一個山谷,是一座親自山林自然的公園。
桐花主題公園入口以一座明顯的牌樓做為入口意象,在這一座自然公園內,設有露天表演及看台區、木炭窯展示區、泡茶休憩平台、可俯瞰土城市區的觀景平台、供兒童嘻耍的三角吊橋、立體爬網,以及螢火蟲復育區及扶輪亭、獅子亭,是座多功能的休閒公園。
每當每年一到油桐花盛開的季節時,此處便會開滿油桐花,放眼望去便是一片雪白,尤其步入其中,置身於桐樹之下,那滿佈盛開的桐花緩緩落下,看起來是如此的浪漫。
此外,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此處便是最佳的賞螢區。特別是每當一到夜幕降臨時分,便可看見成群的螢火蟲宛若夜空星子般現身於此,將漆黑的桐花公園點綴地閃閃發亮。

[台中市神岡區]氣球博物館

地址:台中市神岡區大豐路2號
電話:(04)2523-4126
氣球博物館係由台灣目前唯一一家橡膠氣球製造商大倫氣球公司轉型而來,大倫氣球公司成立於1960年,其在2005年完全結束手工生產汽球後,並在2006年獲經濟部工業局輔導為觀光工廠,為了保存與再現台灣氣球製造史與其特殊的人文特色、推廣氣球在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應用、帶動健康風尚並提倡愛與關懷,建立「台灣氣球博物館」。
博物館所在主體是棟具有50多年歷史的老建築裡,博物館內展示分為三個區域:手工時代舊機器展示區、氣球在台灣發展專介紹區、氣球應用推廣展示區,其除藉由陳設早期手工氣球生產設備、生產歷史、製造流程等來讓民眾認識氣球外,並規劃氣球DIY及遊戲體驗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台北市中山區]劍潭古寺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八○五巷六號。
電話:(02)2532-1154
劍潭古寺位於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為主祀觀音之佛教廟宇。該廟宇興建於明崇祯七年(西元1634年),寺廟約有三百七十年的歷史,現已被列入市定古蹟,是台北地區最古老的廟宇。
「劍潭古寺」的緣起是這樣的,據傳西元1634年由開山祖師夏門籍僧侶榮華和尚從南海普陀山恭迎一尊置於樹根內之石雕送子觀音前來台灣,從淡水上岸前往基隆,途經芝蘭堡(劍潭舊址)遇到一條紅蛇擋路,他極感驚奇,因紅蛇乃吉祥之徵兆,便以卜筮占吉兇,大吉,當夜宿於茄苳古樹下,又有白衣大士托夢指示曰,明日將有八艘帆船從淡水行至基隆,速往拖缽募化,籌資建寺,次日果然靈驗,商人慷慨解囊,便在此建場興寺。草創於此,供奉觀音佛祖,名曰觀音寺。
道光二十四,泉郊紳商重建一次,到了光緒年間,寺宇已殘破不堪,當時大龍峒王氏自組董事會,提改建之議,由各地方善信,醵金興建,至西元1883年才竣工。以後陸陸續續有增建、改建,至西元1924年,莊嚴的大廟宇才全部完成。西元1937年因日治時期興建台灣神社,遷移整建至大直往劍南山北安路巷內,僅剩餘後殿。
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祭典日期則是每年農曆之二月十九。

[台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舊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常德街 1 號 臺大醫院原稱「台北病院」,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座公立醫院,其創建於西元 1895 年,院址初設於台北市大稻埕, 1898 年遷至現址;當時為木造建築, 1912 年開始進行整建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 1921 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