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新北市三重區五谷王北街77號
電話:02-29952345
先嗇宮原稱「五穀王廟」,又稱「五穀先帝廟」,主祀有「五穀王」之稱的農業守護神:神農大帝,日治時期方更名為「先嗇宮」,為三重區唯一的市定古蹟。
先嗇宮創建於清乾隆初期,迄今已240餘年,是一座介於道教與民間信仰。該宮起源於西元1755年新莊頭前地方供奉之神農大帝因位於淡水河邊,其深受水患侵襲,於是遷移至三崁店,最後遷移到三重市的五穀王村,即今五谷王北街。於 西元1850年重修始有前後殿之觀瞻。西元1925年地方士紳林清敦邀集十四保之耆紳、保正商議,得神機指示、擴充規模,改另基礎始於西元1926年迄西元1927年完竣。西元1976年重建後殿,西元1982年落成啟用後為一棟三層樓殿宇,其中一樓供做社教活動中心,兩邊分設圖書室、勵學室、閱報室,並定期舉辦晨間講道、社區登山活動、技藝比賽、婦女座談。原二樓奉祀黃帝,三樓奉祀主神神農大帝,西元1995年12月起,二樓改奉伏義聖祖、太上道祖、保生大帝,三樓加奉九天玄女、盤古大帝。兩廂都設有清靜客房,可容納三百五十位香客住宿,並有數百坪寬闊的地下室。
其中於1926年的重修係採用對場作,即邀請兩組工匠,同時進行修建工程,而一般對場作分法有兩種,其一,為前後分法的前後對場,分為前殿組與後殿組同時進行;其二,為以中軸線將建築分成左右兩邊的左右對場,一組一邊同時進行,比賽技術也比賽巧思,而會採用對場建造的最初原因,不一定是要兩組工匠相互競賽,但在左右對場的情況下,左右雙方的設計美感施工技巧用料水準,相形明顯,使得兩組工匠有不能輸給對方的心態,更加認真製作。這樣的結果,造成左右兩邊不相對稱的有趣現象。
先嗇宮當時採用的兩派匠師分別為台灣本地的陳應彬、黃龜理,另一派為唐山師邱文珍、吳海桐。而雙方互相較藝的結果,可於先嗇宮建築中看見東、西兩廂細部雕刻各有巧妙不同,也保留了當時知名藝匠的藝術作品。
電話:02-29952345
先嗇宮原稱「五穀王廟」,又稱「五穀先帝廟」,主祀有「五穀王」之稱的農業守護神:神農大帝,日治時期方更名為「先嗇宮」,為三重區唯一的市定古蹟。
先嗇宮創建於清乾隆初期,迄今已240餘年,是一座介於道教與民間信仰。該宮起源於西元1755年新莊頭前地方供奉之神農大帝因位於淡水河邊,其深受水患侵襲,於是遷移至三崁店,最後遷移到三重市的五穀王村,即今五谷王北街。於 西元1850年重修始有前後殿之觀瞻。西元1925年地方士紳林清敦邀集十四保之耆紳、保正商議,得神機指示、擴充規模,改另基礎始於西元1926年迄西元1927年完竣。西元1976年重建後殿,西元1982年落成啟用後為一棟三層樓殿宇,其中一樓供做社教活動中心,兩邊分設圖書室、勵學室、閱報室,並定期舉辦晨間講道、社區登山活動、技藝比賽、婦女座談。原二樓奉祀黃帝,三樓奉祀主神神農大帝,西元1995年12月起,二樓改奉伏義聖祖、太上道祖、保生大帝,三樓加奉九天玄女、盤古大帝。兩廂都設有清靜客房,可容納三百五十位香客住宿,並有數百坪寬闊的地下室。
其中於1926年的重修係採用對場作,即邀請兩組工匠,同時進行修建工程,而一般對場作分法有兩種,其一,為前後分法的前後對場,分為前殿組與後殿組同時進行;其二,為以中軸線將建築分成左右兩邊的左右對場,一組一邊同時進行,比賽技術也比賽巧思,而會採用對場建造的最初原因,不一定是要兩組工匠相互競賽,但在左右對場的情況下,左右雙方的設計美感施工技巧用料水準,相形明顯,使得兩組工匠有不能輸給對方的心態,更加認真製作。這樣的結果,造成左右兩邊不相對稱的有趣現象。
先嗇宮當時採用的兩派匠師分別為台灣本地的陳應彬、黃龜理,另一派為唐山師邱文珍、吳海桐。而雙方互相較藝的結果,可於先嗇宮建築中看見東、西兩廂細部雕刻各有巧妙不同,也保留了當時知名藝匠的藝術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