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200號
福佑宮又稱為「媽祖宮」是淡水最老的廟,該廟創立於雍正年間,而現今的廟體則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是早期淡水的閤港廟,因台灣早期移民必須越過危險的台灣海峽,於是上船渡海前都會先去媽祖廟拜拜求平安,因此媽祖就這樣成為台灣民間最普遍的信仰。而淡水河是清代移民進入台北盆地的重要門戶,淡水成為北台灣貨物集散地,主祀媽祖的「福佑宮」在清代中葉成為淡水發展的起點,其地理位置坐北朝南,前面緊臨淡水河、遠眺觀音山,後面倚著崎仔頂,擁有「前以水為鏡,後有山為屏」的良好地理形勢。「福佑宮」的兩側街市是淡水最早的街道,由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早期淡水發展的情形。廟前的這一條「中正路」,又叫「下街」在清朝末年稱做「滬尾街」,往東是為「公館口」,是因在嘉慶年間有何姓望族,在今公館口興建了一座四合院,用來堆置穀物,接待親友並充當交易商貨之所,往西叫做「新店子」,以前是洋人居住活動的地區。另在福佑宮前殿虎壁上,嵌著一塊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的石碑上,記載當時在淡水建望高樓及燈塔的事蹟。據說該廟為保護來往船隻安全,因此於淡水河口北岸沙崙西北岬興建了導航的燈塔,而此塔為台灣本島上有記載最古老的燈塔,然據傳太平洋戰爭發生時,日本人為興建堡壘而將拆除望高樓並取用其石材,因此150年之久的燈塔從此消失,目前只遺留望高樓碑在福佑宮內。
福佑宮又稱為「媽祖宮」是淡水最老的廟,該廟創立於雍正年間,而現今的廟體則建於嘉慶元年(1796年),是早期淡水的閤港廟,因台灣早期移民必須越過危險的台灣海峽,於是上船渡海前都會先去媽祖廟拜拜求平安,因此媽祖就這樣成為台灣民間最普遍的信仰。而淡水河是清代移民進入台北盆地的重要門戶,淡水成為北台灣貨物集散地,主祀媽祖的「福佑宮」在清代中葉成為淡水發展的起點,其地理位置坐北朝南,前面緊臨淡水河、遠眺觀音山,後面倚著崎仔頂,擁有「前以水為鏡,後有山為屏」的良好地理形勢。「福佑宮」的兩側街市是淡水最早的街道,由它的位置,可以看出早期淡水發展的情形。廟前的這一條「中正路」,又叫「下街」在清朝末年稱做「滬尾街」,往東是為「公館口」,是因在嘉慶年間有何姓望族,在今公館口興建了一座四合院,用來堆置穀物,接待親友並充當交易商貨之所,往西叫做「新店子」,以前是洋人居住活動的地區。另在福佑宮前殿虎壁上,嵌著一塊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的石碑上,記載當時在淡水建望高樓及燈塔的事蹟。據說該廟為保護來往船隻安全,因此於淡水河口北岸沙崙西北岬興建了導航的燈塔,而此塔為台灣本島上有記載最古老的燈塔,然據傳太平洋戰爭發生時,日本人為興建堡壘而將拆除望高樓並取用其石材,因此150年之久的燈塔從此消失,目前只遺留望高樓碑在福佑宮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