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新北市中和區]2009年中和元宵燈會及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也叫"燈節"或"上元節",因其為春節最後的一天,過了這天後一切作息將恢復常態,因此民間會熱烈慶祝,也有小過年之稱。
關於元宵節由來的傳說很多,一般常聽到的有下列三大傳說:
一、漢朝大將周勃勘平諸呂之亂,而漢文帝因此即位稱帝,而那勘平叛亂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因此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漢文帝都要出宮遊玩,與民同樂,而漢武帝時於每年正月十五日隆重祭祀一位有恩於漢室的"太一"神明(又稱天帝),並於創建『太初曆』時,更將祭祀太乙神的正月十五日列為重大節日。不過,真正敕令元宵燃燈,從而形成了後世張燈、觀燈的習俗係自漢明帝開始。
二、源自道教的「三元節」,道教主要供奉三官尊神:天官、地官和水官,並合稱三官大帝,而舊習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即天官大帝的生日,古人列為上元節;而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即地官大帝的生日,古人列為中元節;而農曆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即水官大帝的生日,古人列為下元節,合稱『三元節』。而這三元中因天官的主責是賜福,因此又以「上元」為最熱鬧也最受重視。
三、據說東漢明帝在夢中見到一個身高六丈的金人,因此明帝便派郎中蔡愔,博士秦景到天竺(即今印度)去尋求金人。公元67年蔡愔等從印度求得佛法,回到京都洛陽,同來的還有西方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明帝十分高興,親自出宮恭迎,燃燈拜佛,並在雍門西建白馬寺弘揚佛法,而這狀況卻引起道教的強烈反對。公元71年正月初一,道教向朝廷提出要同佛教鬥法,明帝便於正月15日召集道士們到白馬寺與西方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比法,結果佛家勝利,從此東漢明帝更加篤信佛教,並正式下令不論平民貴族,每年的正月十五日,一律要在夜間張燈結綵,表示對佛法的尊崇。

沒有留言:

[台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舊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常德街 1 號 臺大醫院原稱「台北病院」,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座公立醫院,其創建於西元 1895 年,院址初設於台北市大稻埕, 1898 年遷至現址;當時為木造建築, 1912 年開始進行整建為文藝復興風格之熱帶式建築,於 1921 年完工,是當時東南亞...